找到相关内容1892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未曾有因缘经》之“饮酒念戒”初探

    ,赍持酒食,共相娱乐,以致欢乐,自无恶也。何以故?得酒念戒,无故。是故,饮酒不行恶也。”佛言:“善哉!善哉!祇陀!汝今已得智慧方便。若世间人能如汝者,终身饮酒,有何恶哉?如是行者,乃应生福,无有罪...自,是名尸罗。或受戒行善,或不受戒行善,皆名尸罗。”[9]换句话说,戒不是由外在的力量、他力的命令,而禁止作恶;戒是一种自律性、自主性、自发性的远离恶、不善的行为。[10]也就是说,持戒必须具正见...

    周柔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049832.html
  • 人身难得的教证

    没有,而人身较此更难得。有些经典中还以昙花难以现世为喻来宣说这个道理。   总之,你们应该有这种想法:“人身的确十分难得,既然已经得到了,就不能随便空耗、随便,一定要精进修行。”所谓的不,就是说自己的三门要小心翼翼、谨慎取舍。譬如路经陡峭的悬崖时,每个人都会放慢脚步,生怕不小心掉下去了。前不久我们学院大门上面装藏时,有些喇嘛爬上去一些东西,他们一看有五六层楼那么高,就特别的害怕,一直紧...

    索达吉堪布宣讲

    |人身|轮回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01060013192.html
  • 谤 法

    教法)看作非法律,把非正法律看作正法律。造成谤法大多由轻慢、不恭敬、无知开始发飙,执持邪见,将招感三恶道之果报。谤法者的心路历程如下:  1不恭敬→ 2远离善知识→ 3远离善法→4怠惰、→ 5执持...邪师较迎合世俗的口味);舍持戒人 (持戒被认为是迂腐、不知时代脉动)  三、远离善法:  不持净戒 (以为无戒才无压抑);引证、呼应恶法,舍弃、作贱善法  四、怠惰、:  爱乐是非(甚至以为说是非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5252584.html
  •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

    嗔七无痴。八轻安九不十行舍十一不害。四烦恼六者。一贪二嗔。三慢四无明。五疑六不正见。五随烦恼二十者。一忿二恨。三恼四覆。五诳六谄。七憍八害。九嫉十悭。十一无惭十二无愧。十三不信十四懈怠。十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60956110.html
  • 龙树菩萨告诉你——35条不能饮酒的因缘

    二十三者、作破戒人; 二十四者、无惭、无愧; 二十五者、不守六情; 二十六者、纵色; 二十七者、人所憎恶,不喜见之; 二十八者、贵重亲属,及诸知识所共摈弃; 二十九者、行不善法; 三十者、弃舍善法; 三十一者、明人、智士所不信用,何以故?酒故; 三十二者、远离涅盘; 三十三者、种狂痴因缘; 三十四者、身坏命终,堕恶道泥梨(即地狱); 三十五者、若得为人,所生之处,常当狂騃。如是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2775466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如何念佛才可以减少杂念

    ,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之声,仍是明明朗朗,能常听得清楚,则心归一处,神不外驰,故眼也不他视,鼻也不他嗅,身也不,故名“都摄六根”,如此念佛,名为“净念&rdquo...念佛时能摄耳谛听,即都摄六根之法,以心念属意根,口念属舌根,耳听则眼不他视,鼻不他嗅,身必不懈怠,故名“净念”,净念能常相继不间断,变可得念佛三昧。“三摩地&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3997056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佛涅槃前后的情形是怎样?

    他到床前为他说法,于是须跋陀罗成了佛的最后的弟子。佛在毗舍离临出发前和在途中为弟子们作了多次的教诲,到了那天半夜逝世前又最后嘱咐弟子不要以为失了导师,应当以法为师,要努力精进,不要。佛逝世后,遗体...发掘迦毗罗国故址,发现一舍利塔,塔内藏有石瓶石函等物;有一瓶在铁和水晶层迭的函内,里面有黄金花,花上安放着佛骨。从函上刻的文字知道这就是释迦族供养的佛的舍利。 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174910657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自修与人众共修,两者其意义有何差别?

    修环境,处处是一面镜,人事物频繁,正是转烦恼为菩提,转九法界入佛法界之佳境。   佛法知见尚未成熟,慢心傲气凌人,易懈怠,俗缘缤纷,五欲(梵语panca kamah)六尘(梵语sad visayah)炽盛者,一一皆不适宜自修,毕竟道心摇晃不堪,不得其门而入,心随境转,进一退三故,欲证成菩提,遥遥无期。因此,在大众共修之庄严道场用功加行,专注一心(梵语eka-citta)而不,是修行者必然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64312946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二规教言论》讲记(8)

    事情,不然的话就非常遗憾了,这也是所导致的。   博学智者每日间,行持法财欲解脱,   彼等圆满四德故,最终获得大成果。   智者完全与之相反。广闻博学的智者,精通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道理,每天...今生,完全是为了利益众生和来世解脱。他们的忙忙碌碌,与愚者有天壤之别。智者经常约束自己不,不管是走路、睡觉、做事,提醒自己不做没有意义的事情,他有这种控制力。我们也应该观察自己,平时的行为是为了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世规|教育|做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2/08382020501.html
  • 重庆华岩寺迎国庆修持活动—禅修篇

    自己的身心和外境,不忘失、不的素质;内心平稳、沈静、喜悦、慈爱,不易受苦乐等所动摇的素质;消灭贪欲、嗔恚、愚痴。在家生活的人虽然是业余修习,但是也能够依循每一支正道的内容来随分尽力地实践,从而过上...

    重庆华岩寺

    |重庆华岩寺迎国庆修持活动—禅修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10/23411030167.html